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独自出过远门,更别说在异地他乡生活了。在农村老家待了整整四个月,心中渐生改变的渴望。于是,便有了此次为期二十天的江浙沪之旅。
回顾整个旅程,说得好听些,倒像是一场特种兵式的旅行;说得不好听,则是漫无目的、四处奔波的流浪。我对旅行的想象过于简单,竟没能真正放下心来,细细体味每座城市独有的人文风情。
这段旅程也让我意识到,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到此一游的打卡,更是在陌生中与自己对话,在不确定里发现生活的丰富与可能。每一段匆忙的脚步背后,都隐藏着成长的印记和内心的蜕变。
旅行地图
第一站:杭州(3.6~3.10)
借着参加杭州 D2 终端技术大会,让我有机会去杭州游玩的一番,来到西湖边上四处闲逛,发现了一个可以乘船游湖的项目,于是花了 50 块体验了悠然自得的水上时光。
或许是初到陌生城市的不适感作祟,让我早早结束了西湖之行,下船后随意找了家最近的霸王茶姬,独自漫步在回酒店的路上。耳机里放着熟悉的旋律,我却早已走神,不知自己在思索些什么。直到夜晚,一位朋友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孤独的氛围,才让我从发散的思绪中抽离出来。
来杭州的第二天,便开启了面基推友、组局吃饭的流程。原本只是几个人的小聚,不知怎么人越拉越多,最后竟发展成了一场 15 人的大型饭局。连农村吃席都未必能凑出这么一桌人,那场面我就不放图了,自己脑补一下吧。
倒是从聊天中得知,许多大厂人基本都是晚上 9 点后才下班——听着都让人窒息。我很难想象,长此以往,那些被压缩的时间和生活感,会从一个人身上悄悄剥落掉多少东西。每天两点一线,久而久之,也就只剩下一条疲惫的轨迹。
饭罢,归舍,盼明日。
D2 大会举办地设在阿里巴巴的园区,场地真的气派非凡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是“程序员的三种活法”。我忍不住自嘲:25 岁的我啊,只想活着(言外之意——躺平)
第二天,我和一同来杭州的朋友一大早骑着单车去了西溪湿地。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的清香,让人神清气爽,整个人也轻松了不少。中午顺路去了趟山姆超市,在山姆餐厅吃了传说中的牛肉卷,味道还不错。也是这次才知道,原来山姆需要会员(260 元/年)才能进,好在朋友人脉在线,借到了一张只能消费一次的山姆体验卡。进去转了一圈,最后只买了一包咖啡豆就出来了。
都说杭州是个美食荒漠,但对于体重不到 100 斤、对美食无欲的我而言,却没有任何感知。如果考虑换一座城市生活,杭州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第二站:绍兴(3.11~3.12)
带着随性闲逛江浙沪的心态,恰巧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来自绍兴的老板,于是约好时间,从杭州东站搭乘不到半小时的动车前往绍兴。有人作陪的旅行与独自上路截然不同,那份原本的不安感也在交谈中悄然消散。
说来惭愧,起初听到“绍兴”这个名字,我脑海中竟一时想不出有什么与之相关的印象,直到在地图上看到“鲁迅故里”地铁站,才恍然意识到鲁迅原来是绍兴人。于是便去参观了鲁迅故居,亲身体验了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的情境,那段从家后菜园“百草园”走到前面私塾“三味书屋”的童年故事仿佛鲜活地展现在眼前🤣。而这处占地颇广的老宅,竟真的是他家的故居,才意识到鲁迅真出身于当时的大家族——这便是老时的大户人家了。
想着来都来了,总该带点什么纪念,于是被 30 块的冰箱贴狠狠地收割了一波。
原以为绍兴除了鲁迅并无太多可说,直到从这位老板朋友口中得知,绍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竟在浙江省名列第一,才让我大为惊讶。由此也深刻意识到,对一座城市的了解,不能只凭刻板印象,还得听听当地人的现身说法,才能窥见它更真实、更丰富的一面。
拖这位老板的福,吃了几顿大餐,顺带去做了个推拿和拔罐,师傅说我湿气很重,看样子要少喝冰饮,多喝奶茶。
在朋友的款待下,这趟绍兴之旅显得格外轻松惬意。
第三站:上海(3.13~3.14)
高楼林立的冲击是上海给我的震撼,外滩给了我一场视觉的盛宴。短短两天,根本无法看尽上海的全貌。但它给我留下的震撼感却久久不能散去。作为从农村出身的我,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,什么叫做“城市的高度决定了你的眼界”。
东方明珠 | 陆家嘴三件套 |
---|---|
![]() | ![]() |
走着走着发现有个观光隧道可以直达陆家嘴,于是花了 90 块钱买了张门票,我的评价是一坨🤡。
借着在字节工作朋友的访客,成功去大厂吃了份员工餐!第二天还去了趟美团园区吃了顿外卖(说笑的
字节访客卡 | 美团访客卡 |
---|---|
![]() | ![]() |
上海没敢多待,城市的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。站在高楼林立之间,会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与冲击。只有真正置身其中时,才发现很多东西不是靠想象就能理解的。
第四站:苏州(3.15)
从上海虹桥到苏州园区只用不到 30 分时间,与网友约好在苏州中心商城的咖啡局,在湖西观望了金鸡湖的,畅谈了双方各自的故事,相比之下我的经历还是有些过于平庸了。
就当我准备聆听漫步回家时,发现我的右耳机掉了,好在有苹果的查找,让我成功找寻遗失的耳机,又一个爱上苹果的理由了。
晚上与一位亲戚一同吃了下饭,顺便带我逛逛了苏州的街道,让我诧异的是街道的人员如此稀少,一开始我以为是阴雨天气导致的,于是我多嘴吐槽了一下,才得知原来苏州竟然没有夜生活,8 点之后大多数的店面都不营业了,他还和我说江南地区绝大多数的城市都这样(回想所去过的绍兴也是如此),生活节奏比较慢,家庭观念较重,小孩从小到大晚上都不出门,就导致这样的现象。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苏州能被称之为适合宜居的城市之一。
受天气的影响,这几天在上海和苏州的体验并没有多好,回到酒店我便不由得开始想家(此时的我已经离家有 10 天了,一般旅游心理边际效应递减期是7天),连续多天都独自一人住酒店孤独感在此时莫名的压抑😞,辗转反侧之余便定下了第二天下午回去的班次。
第二天一早去了苏州知名景点平江路,江南风情瞬间映入我的眼帘。小桥流水,仿佛置身于古画之中。街道两旁的古色古香的民居与店铺,与这片氤氲着历史气息的街景相得益彰。
从平江路一路向北,偶然看到茶颜悦色的门店,不由自主的开始排队(近半小时),原来想要喝上它还需预点单,现场排队取茶,甚至不能外卖,只能现场饮用,不得不说味道是值得等待的。
走完平江路准备来到苏州博物馆时想要进入参观,被告知要提前预约才能够进入,一看预约单只能排到下周了(这就是不做攻略的代价🤡)
事已至此,不如提早抵达车站,乘坐回家的动车。到了车站之后,竟开始犹豫不决,过早的结束旅途似乎没给这段路程画个完美的句号。正当我在候车大厅踌躇时,一位苏州的网友发来消息:EDC China 电音节将于 3 月 22 日在苏州举办(此时是 3 月 16 日),而我又恰好是个电音迷。
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。于是原本等待检票的我,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回程班次,改而临时搭上前往无锡的列车,给旅程续写一个意料之外的番外篇。
第五站:无锡(3.16)
因为看过西湖,莫名的对湖有一种好感,从地图上看到了太湖的广大,于是约了位推友一同去了无锡贡湖湾彩虹步道,赏目太湖。
原本计划前往灵山胜境参拜灵山大佛,但受限于时间安排,只得作罢。恰好我有位发小在常州,于是无锡只停留了一天,便匆匆启程前往下一站。
第六站:常州(3.17-3.18)
一直住朋友家里边,基本没去玩什么,我对这座城市的评价请看下图
此时的我才发现我其实不是在旅居,而是特种兵式旅行,毫无目的性随处逛逛的那种,只要有局我便随叫随到。以至于我几乎待了1-2天便换一个地方住,此时对于旅游本身关注点已经不在玩上了,本打算去南京的计划,但人生地不熟的, 也不知道去了能做什么,与其来回折腾自己,不如计划取消。
第七站:重返苏州(3.21-3.23)
这次有了上次来苏州的经历,于是我提早预约了苏博的门票,带着没体验过博物馆的心态稍加浏览,不过我对博物馆内的展品并无兴趣,这里就一笔带过。
下午便和一同去 EDC 的朋友会面,晚上在金鸡湖(湖东)观望着对岸,以不同的视角看,好天气对旅行的体验感提升是巨大的。
不过这次的主题是听。当晚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花了 40 分钟连骑带走来到 EDC 的会场,可惜非工作人员无法进入,但光是远远听着试音的部分,就已经让我们这些电音迷血脉偾张、热血沸腾。
第二天提早 1 小时来到会场,远远就能听到音浪从场馆深处一层层传出来。入场后,那股扑面而来的低音震得胸口发麻,耳朵在轰鸣中也逐渐适应了电音的节奏。只见得他们摇起来,我的身体便不由得跟着节奏开始动了起来。或者这就是电音的魔力吧——无需言语,无需默契,只要一拍即合的节奏,就能让所有人瞬间连接在一起。
此刻,现实的琐碎和压力全被抛到脑后,只有音乐、节奏,还有那个不愿停下的自己。当晚回程的路上,我们虽然疲惫,却像刚完成一场灵魂的洗礼。那一晚,我们不是观众,是参与者,是舞台的一部分,是电音世界的信徒。
最后与这位朋友离别的时候,还顺走了一只秋田犬。
最终站:家(3.24)
这一段不想多写,每当想起都会一时语塞,不禁落泪😭
经验分享
攻略
我这个人更倾向于随机应变而非通盘计划,不擅长提前制定行程,更喜欢享受当下的过程,并在事后回顾总结。如果这时有人带我玩、我只需掏钱,那我大概率会屁颠屁颠地跟着走。
因此我很不喜欢做攻略,地图就是我的小攻略。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,是我对“自由”最直接的兑现。
但现实是,漫无目的的游玩会大幅降低旅行体验,尤其是你抵达目的地却发现需要提前预约的时候。代码调试都要踩坑,更何况生活。
酒店
我几乎没什么订房经验(这是不是暴露了什么),在此之前都是在美团订的单,从不看装修时间,只看距离,而这就导致十分容易住上一些体验非常糟糕的房间,结果往往踩坑——比如设施老旧、条件差等问题,缺乏统一标准。
后来我接触到了华住旗下的汉庭酒店,体验远胜一般民宿或小旅馆。
说个真实的烦心事:我在杭州西湖的第一晚,住的是美团上订的 283 元酒店,入住时被收了 300 元押金,还让我签反诈承诺书。我还花钱升级了所谓“高级大床房”,结果房间跟普通房毫无差别,体验极差。
而入住华住系酒店就方便得多——身份证一递,稍等片刻就能拿到房卡。房间的干净程度、布置标准,也远胜一筹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当然对钱包的伤害也挺大的。
食物
出门在外,有外卖吃倒不是很成问题,倒是喝个热水或是泡个茶包/咖啡包尤为困难,因为你不确信酒店的热水壶是否泡过什么不明物体,是否卫生。
如果可以带个便携式热水杯(小米),比普通水杯略大,解决“热水自由”不在话下。
衣着
既然出远门,穿着上肯定不能像在家那样随意。一次性用品(内裤、袜子)非常实用,不必担心换洗问题。其实带上 2~3 套衣物就足够了,前提是你住的酒店配备有洗衣机和烘干机——这又回到了上文说的住宿体验问题。
如果可以记得带 1-2 套一次性的沐浴用品(如毛巾、浴巾、拖鞋),以免会有住在朋友家里的情况。
出行
不得不感叹国内交通的便利——高铁的效率远超飞机**,几乎成了我首选。不需要提前两小时抵达机场、不用脱鞋安检,也不怕天气延误。
如果你常坐一等座,会发现很难抢到 1F 的座位,那通常是乘警的工作席(我曾坐过 1D 的位置)。若你不小心选到了这个位置,又略微社恐,可以考虑改签到其他位置。
高铁网络波动较大,我会趁这个空档听听歌、翻翻相册、记录些文字,也算一种旅途中的“放空”。记得带个眼罩或墨镜,睡得更香。
记录
我不擅长拍照,也没有什么技巧,但我很喜欢苹果相册的一个功能:它会根据拍摄地点自动在地图上打点,并按位置整理照片。无形中帮我记录下那些风景与当下。
不过记得请关闭图片的网络权限,否则 Icloud 会在后台悄悄同步照片,一不留神流量就没了(我就是这样被莫名其妙地扣了近 50 元)。
还有就是在录制视频时如果是 4K 60fps,那手机存储很快就会告急。
开销
我并未对本次的旅行做一个明细的开支记录,不过可从消费账单记录略知大概。
微信 | 支付宝 |
---|---|
![]() | ![]() |
因为辗转了许多城市,所以出行上的消费也占了很大一笔。但出去玩最主要的还是在居住上。不过其中最贵的一笔是 EDC 电音节的门票。
感悟
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次旅行,那便是“漫无目的”。
究其原因,还是源于我的性格。我是一个很宅的人,哪怕只是独自去趟小卖部,都会感到不自在,更别提一个人独自在外旅行了。这种不安感像是与生俱来的,总觉得和周围人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。时间久了,孤独感便悄然滋生。
我讨厌孤独,不敢去想象一个人身处陌生城市、身边没有朋友的感觉。或许,如果身边能有一个人陪着一起旅行,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。嗯,看来是时候考虑找个对象了。
再加上我有严重的选择困难症,连吃顿饭都能犹豫半天。有段时间甚至靠“随机餐食选择器”才能决定下一顿吃什么。独自出门旅行本就挺无聊的,尤其在没有人带路、自己又不擅长做攻略的情况下,更加显得手足无措。
旅行,并不总是轻松惬意的度假。它更多时候意味着一种尝试,一种挑战。这次旅程虽然留有些许遗憾,还有许多未能尝试的美食、未曾到达的地方。但正因如此,相较于吃喝玩乐本身,体验才显得值得留念。